新课标化学必修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查字典化学网
查字典化学网> 学习园地> 学习方法> 新课标化学必修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标化学必修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查字典化学网 2013-04-25

 

摘要在新课标教学、教研活动中,经常听到一些与新课标不和谐的声音,看到一些与新课标不合拍的现象,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几个常见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希望引起共鸣。

新课标在试验区教学已进入第三年,作为试验区的化学老师,我也和其他老师一样,在新课标的教学中遇到了一些困惑,甚至也发泄过一些不满,但反思起来,觉得很有必要对一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

一、我们的观念是否真的转变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目标等,老师们没有不清楚的,而且老师们也非常赞同和欣赏。因为实验区的老师都是先参加培训后上岗的。但在新课程的试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并不奇怪,重要的是我们要克服急燥、抱怨,学会经常反思,最重要的是要反思自己是否真正接受了自己欣赏的理念,或是对新课程理念接受了多少。我想,对待新课程理念不能象看电视剧,一阵欣赏过后就抛之脑后,谈起时赞叹几句,生活中无须贯彻,这也倒无妨。但教学就不一样了,我们在欣赏新理念过后必须要思考,怎样把我教学中与新理念相违背的东西克服掉,这是要忍受痛苦的;怎样把新理念运用到我的教学中,这是需要探索和试验的。当然,在探索和试验中肯定会遇到困难,甚至是挫折,这并不可怕,因为你战胜困难的同时就是在该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自己的旧的教学模式,就是在接受新的理念。如果一遇到困难就抱怨,那实际上是对新理念的抵触,抵触往往是放弃和反对的开始。如果我们能在困难、挫折之后多做总结反思,多想办法,教学的幸福指数是不是会提高一点。改革会有困难、抱怨,但改革需要的是探索和经验的积累,做后者才是新理念的接受者和试验者。

二、是教教材还是按课标教学

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体现者是课标,课标的体现者应是教材,教材的使用者教师如何把新课标的精神体现在教学中,这是教学改革中的关键之一。在教研活动中,常常听到一些关于教材使用的问题,有人说教材知识点零乱,没有系统性;有人说教材太简单,不利于将来选择化学专业的学生打基础;有的说教材不适合自己的学生等。从这些说法中反映出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大家在新课标教学中,把教学研究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了用老观念看新教材上,于是就产生了一些与新课标不和谐的声音。我想主要原因可能是没有很好地研究新课程标准。其实,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高中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这就要求化学教师,首先要研究《化学课程标标准》的要求,然后研究自己的学生情况,在选择了教材以后,要把教材和课标进行对照研究,把握课标在教材中的体现形式和内容进行教学,千万不能拿着新教材,凭着老观念、老习惯、老模式进行教学,如果这样做,不仅教师觉得教的不顺手,学生更感到学得没头绪,教学活动会遇到很多麻烦。如:山东科技版的《化学1》(必修)教材靓点之一“第一章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上,可有的老师在教学中仍按自己的旧套路,把本节内容完全按照“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教学,在Na和Cl2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上大讲大考,有的把氯水的成分也拿来详细分析,我想这就不太合适了,不仅冲淡了主题,也浪费了课时,更使学生开门遇难,积极性受挫。

三、课时紧张下我们如何备课

课时紧张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但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多数学科都是这样,周总课时是一定的。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只有在备课上要多动脑筋。首先要明确必修模块的功能。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王磊教授在《必修化学模块功能定位和内容标准解读》中指出:必修化学课程是基础性的保证,但不是基础性的全部。这就是说在必修模块备课时,要抓住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的必备基础、核心基础,不要面面具到,任意拓宽。如:“物质的量”教学中的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几个推论;“离子方程式书写”教学中的随定量关系不同反应结果不同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特殊形式;有关氮的氧化物和氧气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铜锌原电池外的其它种类的原电池等。这些内容在时间和学生精力、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放在课外小组活动中解决或只给少数同学思考,切不可都搬到必修课堂。其次,要按照课标要求,根据自己学生情况,进行教学内容选择,不要用一竿子插到底的专题式教学,随意加深难度,这样既给学生增加了负担,又浪费课时。第三,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增大课堂容量,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加强有效的消化、巩固。我想,老师在备课中的胆子如能大一点,时间也许就会多一点,至少不会太紧张。

四、如何组织开展探究活动课

探究性学习是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标志之一。教师如何组织实施探究性学习,这是新课标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方法的基本程序必须要引导学生掌握,因为这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之一,更是改变传统学法中的被动接受式学习的突破口。其次,教师要研究自己的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他们的困难所在,困难有多大。我想,这里的困难一般会有:被动学习习惯已形成,化学基础薄弱问题,学习态度有问题等。困难最大的可能就是学生学习态度问题。当然,如果教师本身认识有偏差的话,那可能就是最难解决的困难。第三,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内容,教材提供的内容并非都能用来探究或是有必要探究,如果为了探究形式把简单内容复杂化进行探究是不可取的,我觉得这既是加重学生负担也是浪费课时。如山东版化学必修教材中约有20处探究活动,若能把这些活动选择用好,我想,学生的探究意识、能力一定有明显的增强、提高,不必再增加探究内容。如有的老师把“硝酸的性质”改为探究就很不合适,因为这些实验是很不安全的,对中学生来说,带着恐惧心态做探究是很难达到效果的。第四,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也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引导到放手”的原则。在开始实施时,对方案设计、修改,一定要做好引导,实施过程中要给予细致的指导,内容安排要少而容易,这对学生的探究信心、兴趣保护至关重要,以后可以逐渐加深、放手。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如:山东版化学必修1P43的“迁移•应用”就可以处理成三种情况(可能是一种、二种、三种成分)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实验,这样效果会更好。

五、课堂如何做到新颖又实在

在较多的教研活动中,见识了不少新颖而不实在的课,说明老师们对新课标的新教学方式比较喜欢。其实,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实在性要求是更高的。要在2个学段(72课时)完成2个必修模块,不仅要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素养,同时也要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和化学选修模块提供基础。如果课堂不能实实在在交给学生东西,是很难达到要求的。课堂的“新”与“实”并不矛盾,要做到有机地结合,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很下工夫。首先,方法要得当。如,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不要从得、失氧开始引入,如果这样,一节课下来,能讲到正题就不错了,学生还是模模糊糊。在使用山东版必修教材中我的做法是:直奔主题,从分析无氧元素参与的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入手,直接给出三个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定义。这样既简洁又明白,正当学生为过去的“得氧氧化,失氧还原”而疑惑时,再给出H2和CuO反应的方程式,要学生用上述三个概念进行分析,稍作点拨,学生就会知道,他的知识已经升格了,原来那是一般和特例的关系。我觉得山东版必修教材在此编得是比较好用的。其次,讲究创新,不忘传承。北京师范大学刘知新教授在2006年4月全国实验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上强调:所有创新总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产出的,可以说,没有传承,也就没有创新。这说明传统的优秀教法应是创新的基础,作为教师应进行总结,在此之上赋予新意进行创新。如,在讲氨的喷泉实验时,要求学生思考:把胶头滴管去掉能否做成喷泉,通过提示,学生能把制备氧气的气密性检查与此结合起来,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创新(当然,本题还有多种创新思维训练)。第三,符合教育规律,学生喜欢的形式就是创新,学生在喜欢的形式中得到收获,这就是新实结合。如,“酸雨及其防治”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课外“个人网站”比赛的形式,课堂只做比赛展示现场。这样学生既喜欢,又得到了远远超过45分钟的课堂效果。

六、面对高考要做到教学有效

在实验区新课标教学还没有经历过新高考的时候,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有过茫然的感觉,其实我有时也是。我想,这还是受急功近利思想在左右,总想着把所有的知识点讲到、讲透、练熟最保险,不按新课标要求去做。试想,我们有那么多的课时吗?学生有那么多的精力吗?不可能。因此,如果非那样做不可,很多学生只能疲于奔命,应付过关,一但考过,大脑中的化学立即烟消云散,尤其对于文科学生,到了高三,必修从来,说明我们的必修教学没有实效性。刘知新教授说:教学中的“求真”是指遵照教育规律去精心研究并实施课程标准,实施有效教学。我想,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这是无法回避的,但高考应该是遵循课标的。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多一些从自己的学生学情出发,少一点老高考的经验思想;多研究新课标,少一点老模式,也许会一举两得。

我想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老师们一般可能都要经历“充满激情,产生困惑,深入反思,达成共识,大显身手”五个阶段,目前,多数老师可能和我一样,处于反思阶段,以上就是我在第二遍化学必修教学中的一点思考。也许很不成熟,希望同仁给予指正。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化学视频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课堂教学实录-封俊鹏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袁宏斌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随州市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罗安

2019秋高一化学鲁科版创新班第7次课课堂实录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1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教学实录-程相林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课堂教学实录-周蕾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彭蜀

与"新课标化学必修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相关的文章

热门学习园地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