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本题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B
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环境
B.含硫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和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D.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
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B
A、丁达尔现象可用区别胶体与溶液
B、胶体粒子能通过半透膜,不能通过滤纸
C、胶体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聚沉
D、溶液、胶体、浊液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3.下列物质中,不含有硅酸盐的是 ( ) B
A.水玻璃 B.硅芯片 C.黏土 D.普通水泥
4.下列物质的溶液能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 C
A、Ba(OH)2 B、CH4 C、Cl2 D、HCl
5.下列变化必须加入其他物质作还原剂才能发生的是( ) B
A、CuOCuCl2 B、CO2 CO C、Cl2 Cl- D、H2OH2
6.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A、H+、NO3-、Fe2+、Na+ B、K+、Ba2+、OH-、SO42-
C、Ag+、NO3-、Cl-、K+ D、Cu2+、NH4+、Cl-、OH-
7.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8.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大量制取硝酸铜最宜采用的方法是 ( )C
A.Cu + HNO3(浓) Cu(NO3)2 B.Cu + HNO3(稀) Cu(NO3)2
C.Cu CuO Cu(NO3)2 D.Cu + AgNO3 Cu(NO3)2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C
A.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钠:Na + Cu2+ = Cu + Na+
B. 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2H++2Cl-+Ba2++2OH-=2H2O+BaCl2
C. 澄清石灰水与盐酸反应:H+ + OH- = H2O
D. 往FeCl3溶液中加入Cu粉:2Fe3++3Cu=2Fe +3Cu2+
10、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钠的还原性很强,在空气中易变质,久置后变为过氧化钠
B、氢氧化钠溶液可长时间保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并现用现配
D、漂粉精的有效成分为氯化钙
11、下列各项中,含氧原子数不同的是( ) C
A、质量比为21的SO2和O2
B、9g水和23g乙醇(C2H5OH)
C、标准状况下44.8L的一氧化氮和100 ml 5mol/L的硫酸溶液
D、物质的量相同的Na2SO4和FeSO4
12.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性,漂白原理与其它几个不同的是 B
A. 氯水 B.SO2 C.H2O2 D. HClO
13. 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A
选项实验现象解释
A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了NH4Cl固体
B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
D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
14.50ml18.4mol/L硫酸与足量的铜片加热反应,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是( ) D
A.0.92mol B.大于0.46mol 小于0.92mol
C.0.46mol D.小于0.46mol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52分)
15.(8分)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的水玻璃会浑浊。向此浑浊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会生成白色胶状沉淀,同时伴随有气泡产生。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1)溶液变浑浊: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硅酸的酸性比碳酸_______。(填强或弱)
(2)生成白色胶状沉淀:__________________;
(3)产生气泡:____________________。
(1)Na2SiO3+CO2+H2O===H2SiO3(胶体)+Na2CO3 弱
(2)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
(3)Na2CO3+2HCl===2NaCl+CO2+H2O
16.(10分)某研究人员应用下图所表示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氯气,杂质是空气和水蒸气。请完成下列问题:
(1)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入Cl2后,从集气瓶B中干燥的红色布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从集气瓶C中湿润的红色布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物质性质的方面看,这样的实验设计还存在事故隐患,请在图D处绘出应添加的装置图。
(4)为了确证是HClO起漂白作用,你认为还应增加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除去Cl2中的水蒸气
(2)干燥的Cl2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或干燥的Cl2无漂白性) 湿润的Cl2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或湿润的Cl2有漂白性)(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3)
(4)稀盐酸是否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17.(12分)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是NaCl、K2CO3、Na2SO4和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此白色固体溶解于水时,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滤液为无色。
① 将部分沉淀移入试管中,加入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且有气体生成。
② 在滤液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1)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分析: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 ,一定不含有的物质为 , 可能含有的物质为 。
(2)试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
(1)K2CO3、BaCl2; Na2SO4 NaCl
(2) Ba2++CO32-=BaCO3
BaCO3+2H+=Ba2++CO2+H2O
Ag++Cl-=AgCl
18. (8分)(1)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例如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变为易吸收的Fe2+。
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 _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在2 Na2O2 + 2H2O = 4NaOH + O2 反应中,_____ _被氧化, _ 是氧化剂,氧化产物是_______ ,此反应中若转移了2 mol的电子,则产生氧气_____ mol
(3)在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 4H2O的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如有4 mol含该元素的物质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约为__________个。
(1)还原性(1分)
(2)Na2O2 (1分) Na2O2 (1分) O2 (1分) 1 (1分)
(3)N(1分) 1.80610-22 (2分)
19.(10分)X、Y、Z、W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气体。已知:X、Y、Z三种气体都能对大气造成污染,在工业上都可以用碱液吸收;X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Y是一种单质,它的水溶液具有漂白作用;Z为一种红棕色气体,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之一,能与水反应;W气体的水溶液滴入酚酞变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X、Y两种气体按物质的量之比11在水溶液中能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科学家发现,Z在催化剂条件下能与W反应,反应产物中的单质应是(填化学式);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则其中的氧化剂是(填化学式) 。
(3)在Z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4)检验W气体的方法是
(10分)(1)Cl2+SO2+2H2O=2HCl+H2SO4(2分)
(2)N2(2分) NO2(2分)
(3)12(2分)
(4)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证明该气体为NH3(2分)
20. (10分)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
先关闭活塞a,加热至烧瓶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反应停止,此时烧瓶中铜片仍有剩余。再打开活塞a,将气球中的氧气缓缓挤入烧瓶,铜片慢慢减少。
(1)请写出上述过程A装置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老师认为装置设计有误,你认为_________(填A、 B或C)部分有误。
(3)B中所收集到的气体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请写出一个体现其还原性的化学方程式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
(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Cu+2H2SO4+O22CuSO4+2H2O
(或2Cu+O22CuO,CuO+H2SO4====CuSO4+H2O)
(2)B
(3)2SO2+O22SO3(或其他合理答案)
(4)吸收尾气中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2015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6.3《化石燃料》ppt课件
2015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7.2《化学方程式》ppt课件1
2015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6.1《燃烧与灭火》ppt课件1
2016春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下11.2《几种常见的酸》ppt课件1
2016春湘教版化学九下单元4《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ppt课件1
2015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6.1《燃烧与灭火》ppt课件3
2015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8.2《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ppt课件2
2016春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下11.1《对酸碱的初步认识》ppt课件1
2015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8.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ppt课件1
2015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5.2《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ppt课
2015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第7章《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ppt复习课
2016春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下11.2《几种常见的酸》ppt课件2
2016春湘教版化学九下单元4《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ppt课件
北京课改版化学九年《酸和碱的通性》ppt复习课件
2016春湘教版化学九下实验7《粗盐的提纯》ppt课件1
北京课改版化学九年《酸和碱的通性》ppt课件
2015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6.1《燃烧与灭火》ppt课件4
2015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6.1《燃烧与灭火》ppt课件2
2016春湘教版化学九下实验7《粗盐的提纯》ppt课件4
2016春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下10.2《金属的化学性质》ppt课件1
2015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7.3《依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ppt课
2015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第1章《走进化学》ppt复习课件
2016春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下10.2《金属的化学性质》ppt课件2
2016春湘教版化学九下实验6《酸、碱、盐的化学性质》ppt课件2
2015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8.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ppt课件
2015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5.3《化合价》ppt课件
2015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8.2《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ppt课件1
2016春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下11.1《对酸碱的初步认识》ppt复习课件
2016春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下10.2《金属的化学性质》ppt课件4
2016春湘教版化学九下单元3《盐化学肥料》ppt课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