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先让学生喜欢你和你的学科化学作为起始学科,需要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先让学生喜欢你和你的学科。教师要在引路、指导、习惯、兴趣上与学生搭建和谐的桥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学习。引路就是要在大方向多给学生指明方向,多做思想工作,从诸多方面关心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的发展方向,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对他的关系和爱护,让学生有内动力。指导就是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这门学科时,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讲题、只讲道理,学生需要的是钥匙。因此,要在原理和方法上解说,多在同类问题上归类,让学生能自觉走上知识的高速公路。习惯就是教师要严以律己,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要有垂范作用,在课堂上要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不能随意性太强,要建立紧张有序的课堂,让学生知道老师走完上步下一步要干什么,同时,要开始要求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干什么要让学生自觉形成。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多,且比较抽象,是初中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之一;这些概念和原理是否准确理解、是否熟练掌握对学好初中化学关系很大,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而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比较差,且对概念、原理学习不重视,认为掌握概念就是死记硬背。学法不当,效果不好,这部分内容是考试易失分的知识之一。
1、通过化学实验来感性认识并形成概念原理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实验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催化剂、质量守恒定律、饱和溶液等,对这些概念教师可加强直观教学,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感性认识并形成化学概念原理。
例如,在学习"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概念时,除了做教材中的实验外,还可以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即用手撕碎一张纸和点燃一张纸的两个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撕纸的过程中纸由大变小了,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在纸燃烧的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的灰,在这一变化中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有了其他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让学生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感性认识并形成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
再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形成,可以让学生动手,室温条件下,在一定量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NaCl至有固体NaCl剩余,然后在有固体NaCl剩余的烧杯中继续加水至固体NaCl溶解,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通过化学实验事实,不仅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简单化,还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层次性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了概念原理,印象深刻。
2、加强联系和对比,理解和记忆概念原理
化学概念和原理之间既有本质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不要孤立地、机械地单一记忆,应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在联系。
例如,辨析"分子"与"原子",不同点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辨析"元素"与"原子",元素是描述物质宏观组成的,而原子是描述物质微观构成的。使用时要注意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突出对概念原理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加深记忆
每个概念在教材中都是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的,在理解时不可顾名思义,更不可断章取义,要理解化学概念的关键词,把握特征信息,将有关信息抽象化。
例如,"溶解度"概念中的"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等关键词,就勾勒
出溶解度概念的特征信息。因此在讲解过程中,应抓住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缺少任何一个要素谈溶解度都没有意义。在学习每个基本概念时,教师都应突出对概念原理中关键字、词的理解,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概念,加深学生的记忆。
4、从正反两方面剖析概念原理,避免混淆
在概念原理教学中,在讲授某些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时,需要运用较多的例子。举反例或分析概念的逆命题是否成立都是很有效的方法。在划分类别的界限中,正例和反例都是不可缺少的。正例传递的信息最有利于学生从事例中概括出共同研究的特征,而反例传递的信息最有利于学生辨别差异,适当运用反例,可帮助学生排除概念学习中无关特征的干扰,有助于加深对概念本质的认识。
5、通过模型或媒体动画模拟,直观理解概念原理
初中化学有些概念和基本原理,比较抽象。如分子、原子、化合价、原子内部结构、化学式等概念,它们都是无法用实验验证的,而学生对微观概念比较难以理解,这时借助多媒体动画来演示,形象逼真,生动易懂。
6、加强针对性练习,使学生巩固并应用化学概念
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只有通过适当练习,才能达到巩固、深化概念原理的目的。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的概念原理,教师要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再讲评,对学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是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习题训练中会应用化学概念原理,从而真正理解、掌握。为使学生运用知识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类习题可以自行编制,但应循序渐进,适当设疑,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又能巩固化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