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官材料,将抽象变为具体;实验可以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组织好化学实验教学,是我们顺利完成化学教学任务的保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实验氛围;组织教学;评价总结
在新的人教版教材中,学生分组实验8个,演示实验73个,课外实验19个,可见实验的地位和作用。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为使实验课的教学组织得心应手,学生做实验活而有序,我认为实验课的教学组织应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认真布置实验室环境,创设良好的实验氛围
一个良好的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环境,则会很快让学生进入实验研究的情景之中。因此,认真布置好实验室是很有必要的。1.将常用化学药品柜安放在实验室的后面及前侧面,使学生一进入实验室立刻就能感受到化学的气息,产生动手实验的冲动。2.在实验室两侧的墙上布置了著名化学家的画像及名言,营造了与科学家同场实验的氛围。3.在实验室显眼的位置张贴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实验操作规程,使学生能随时检查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4.特意制作展板摆放在显眼的位置,用来展示化学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成果,提升学生参与实验的意愿。
二、明确实验内容,做好实验准备
1.明确实验内容,合理设定目标。在实验前,从实验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设定实验目标。避免实验过程中学生因无法达成目标或不明确目标而造成课堂的无序。2.做好实验准备。(1)实验的器材、药品等都应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上课前应查点仪器是否齐全、完好和配套,是否符合实验的要求。实验力求在课前亲自操作一遍:一是检验实验的效果;二是注意实验中常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2)让学生熟悉实验规则。对于初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教师提前组织学生学习实验室规则,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领悟遵守实验室规则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3)明确实验分组及任务分工。根据学生人数及实验台数量进行分组,最好分为四人小组,指定组长,明确分工:由谁负责操作、由谁记录、观察什么、由谁汇报。(4)安排实验预习。预习内容包括实验内容、实验目的、需要的仪器、操作的顺序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还应让学生注意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同时,可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演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为什么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5)写好实验课板书。板书应突出主要的方法步骤,并将要观察或实验的具体内容写清楚,使学生对实验情况一目了然。实验板书,既可提前写在黑板上,也可以用实验报告单代替,报告单上画有表格、装置图、思考的问题、交流汇报的结论等,便于学生将观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填入。
三、严格操作规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最重要的还在于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是主导者,一定要规范演示实验操作,尤其是一些细节,要边演示边讲解。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比如《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检验》这一实验中,要将各种基本操作技能组合应用,并且有许多的细节事项容易被忽略,可边演示边讲解。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试管和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时,用手指捏住橡胶塞,有旋转动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一端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加热。2.装药品。用镊子或药匙取几小块石灰石于试管中,此时提醒: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向试管中倾倒约8~10ml稀盐酸时,标签向手心,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标签向外。3.固定。塞好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要有旋转),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夹子上。注意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的位置。4.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时,导管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用玻璃片半封闭集气瓶口。5.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正确判断是否收集满。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6.检验。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标签向手心、无滴洒),瓶塞倒放,取后盖上瓶塞,放回原处,标签向着操作者,振荡、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四、认真观察分析,如实记录实验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做实验,往往只重视操作程序,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并不详细。例如:在做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实验中,观察倾倒二氧化碳出现什么现象时,学生能说出看到蜡烛熄灭了,但忽略熄灭的先后顺序;这种情况下可重复实验,有重点地提醒同学们仔细观察,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仔细分析实验结果。
五、写好实验报告,及时评价总结
实验结束之后,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实地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实验名称、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等。总之,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对化学实验应予以高度重视,从教与学的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认真组织好实验课的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是上好一节实验课的关键,也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谭文昌 赵满喜 乔明明 单位:河南省焦作市万方中学
2013苏教版选修1专题二《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ppt课件
2013苏教版必修2专题1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ppt课
2013苏教版选修1专题3第二单元《功能各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ppt课
2013苏教版必修2专题1第二单元《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2课时
2013苏教版选修1专题2《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ppt复习课件
2013苏教版选修1第三单元《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ppt课件
2013苏教版选修1专题3第三单元《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ppt课件
2013苏教版必修2专题3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ppt课件
2013苏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ppt课件1
2013苏教版选修1专题1《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ppt复习课件
2013苏教版选修1专题一《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ppt复习课件
2013苏教版选修1第三单元《优化食物品质的添加剂》ppt课件
2013苏教版选修1专题3《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ppt复习课件
2013苏教版必修2专题2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p
2013苏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ppt课件1
2013苏教版必修2专题3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
2013苏教版选修2第一单元《材料的加工处理》ppt课件1
2013苏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功能各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ppt课件
2013苏教版选修1第一单元《空气质量的改善》ppt课件
2013苏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ppt课件
2013苏教版选修1专题2第四单元《造福人类健康的化学药物》ppt课件
2013苏教版选修1第一单元《摄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ppt课件
2013苏教版必修2专题1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第2课时
2013苏教版选修1专题2第一单元《摄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ppt课件
2013苏教版必修2专题2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2013苏教版必修2专题1第二单元《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1课时
2013苏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ppt课件1
2013苏教版选修1第三单元《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ppt课件1
2013苏教版必修2专题3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
2013苏教版必修2专题1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第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