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2009-2010学年高三第二次大练习化学试卷分析_试卷分析-查字典化学网
查字典化学网> 教学经验> 试卷分析> 洛阳市2009-2010学年高三第二次大练习化学试卷分析

洛阳市2009-2010学年高三第二次大练习化学试卷分析

查字典化学网 2012-12-27

洛阳市2009-2010学年高三第二次大练习 化学试卷分析 洛阳市教研室化学中心组

一、总体评价 洛阳市2009-2010年高三第二次大练习采用理科综合的形式。化学试题总分为108分,选择题共8题,非选择题4道,其中基本理论、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各一道大题。与第一次大练习相比,这次考试形式和难度上更接近高考,更贴近2010年《考试大纲》要求,题型和试卷结构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设置,试题把对能力的检测放在首要位置,体现了“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试卷中没有偏题、怪题,试题得到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二、命题特点 1.结构合理,衔接高考 考虑到今年高考是我省使用旧人教版教材的最后一次高考,题型将以稳定为主,因此本次练习在题型设置比照高考模式,各大题的小题数和分值保持与以往高考试题接近。各题型分值比例合理,试卷的结构较好,反映化学学科特点。 题型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基本理论 无机推断 实验 有机推断 题数 8 1 1 1 1 分值 48 15 15 15 15 2.难度适中,梯级分布 “二练”是理综考试,考查内容学生都复习过,所以在命题时突出学科内的综合,提高了化学试卷的综合性(如

7、

2

7、

2

8、

2

9、30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综合能力,难度比“一练”有所提高。选择题 今年的化学试题,卷Ⅰ8个选择题中,6题是容易题,

7、

8、

10、

1

1、

1

2、13是中等难度题,9题是较难题;卷Ⅱ4个非选择题中,29题是容易题,

2

7、30题为中等难度,28题为较难题,每小题各空的难度也是按容易、中等难度和较难三个梯级设置的;试题的整体难度比一练略有提高,与高考相近,这样的难度结构,既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又体现了考试的选拔功能。 3.考查全面,突出主干 二练试题紧扣教材、紧扣高考和高考考纲,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和主干性知识,做到不超考纲,不超出教材。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重视化学实验的考查,化学实验内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但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实验判断和实验设计等能力。

重视化学用语的考查,因为化学用语是解化学试题重要的答题用语,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既是高考的必考点,也是学生的薄弱点。相应考点和题号如下表: 化学与社会 6 化学计算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7 元素化合物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的性质

9、27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9、

1

2、28 基本理论 氧化还原反应

7、

9、

1

2、28 电离平衡

8、

9、11 电化学 8 , 化学平衡

8、10 离子共存 9 元素周期律 27 物质结构 27 有机化学 有机物命名 7 有机物结构

7、13 有机物燃烧 7 有机物性质 13 化学实验 物质鉴别 28 实验评价

1

2、29 物质制备 29 性质检验 29 实验评价 29 4.关注社会,联系实际 试题与生产、生活及环境密切联系。第6题涉及低碳经济,第13题涉及低碳物质,第30题涉及核糖体等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理念。 5.注重考查实验能力,增强试题的探究性 注重考查实验能力,符合化学学科特点。

1

2、29题都涉及到实验,分值合计21分。考查内容有基本操作、性质检验、物质制备、物质鉴别、实验评价等。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既考查基本的实验操作,也考查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既考查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也考查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既考查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也考查对实验方案的评价。

试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性。 6.增强开放性,考查发散思维能力 本次命题符合新课改理念,试题不仅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更注重学生能力的考察,试题的开放度较大,如第

2

7、

2

8、29。适当加大试题的开放性,给学生答题创造了更大的思维空间,可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既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可增加试题的区分度。 7.设置图表,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 本次试题有8幅图表。

1

2、29题通过对实验装置或操作示意图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第27题物质熔、沸点图表,物质微观结构,第10题化学平衡图像,第13题有机物结构,第30题有机框图,都要求学生有较强地识图能力、分析能力。这些图表的设置,体现了学科特点,考查了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答卷分析 第一卷各题答卷情况(全员统计) 题号 A(%) B(%) C(%) D(%) 得分率 6 0.80 10.40 84.17 3.91 0.8417 7 16.13 66.86 6.44 9.80 0.6684 8 5.17 13.47 72.63 7.98 0.7263 9 2.13 83.61 5.52 8.00 0.8361 10 3.79 78.90 7.45 9.06 0.7890 11 33.87 59.31 3.74 2.24 0.5931 12 2.27 5.82 7.05 84.09 0.8409 13 57.77 15.32 12.88 13.22 0.5577 市平均分 35.22 难度 0.7338 第二卷各题答卷情况(抽样) 题 号 26题 27题 28题 29题 二卷 本题满分 15 15 15 15 60 抽样得分 4.75 4.60 7.93 6.20 23.48 得分率 31.67% 30.67% 52.87% 41.33% 39.13% 市平均分 23.48 难度 0.3913

四、逐题分析 第6题:下列做法符合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所倡导的“低碳经济”的是 A.尽量不使用含碳元素的产品 B.尽量使用含碳量低的产品 C.尽量节约能源,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尽量使用含 C的产品,减少使用含 C或 C的产品 【分析】化学服务于社会正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宗旨,本题结合最新社会议题,综合考察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联系,立意高,难度小,选项设置新颖、独特。 【答案】C 第7题: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完全燃烧2.24L辛烷可生成CO2分子数为0.8NA B.常温常压下,30 g乙酸与30 g葡萄糖含有的氧原子数都是NA C.1 mol -OH所含的电子数为17NA D.1 mol Cl2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分析】本题通过微粒个数的简单计算,综合考察物质的量的计算、有机物命名、有机物分子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属于中等难度。 【答案】B 第8题: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研究的内容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铁会生锈、燃料电池如何工作、催化剂如何工作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含碳生铁在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时候铁一般做正极 B.C2H

6、O

2、KOH构成的燃料电池放电一段时间后,负极周围的pH升高 C.CO、O

2、KOH构成的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CO-2e-+4OH-=CO32-+2H2O D.SO2被氧化为SO3时需使用V2O5催化剂,这样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电化学腐蚀、燃料电池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等基础知识,综合考察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pH的变化。有利于纠正学生在原电池正负极判断、pH变化,化学平衡移动中的常见错误。试题难度中等。

【答案】C 第9题: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 ②使pH试纸变深蓝的溶液中:K+、CO32-、Na+、AlO2- ③水电离的c(H+)=10-13mol/L的溶液中:ClO-、K+、NH4+、SO32- ④在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NH4+、Fe2+、SO42-、NO3- ⑤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O3-、SO42-、Na+、Fe3+ ⑥能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溶液中:Na+、NH4+、S2-、Br- A.①③ B.②⑤ C.①②⑤ D.③⑥ 【分析】本题以离子共存为载体,综合考察溶液酸碱性判断,水溶液电离平衡的移动,氧化还原反应,铝的两性,综合程度大,试题较难。如果学生不能掌握Fe3+与SCN-能形成络离子,水电离的c(H+)=10-13mol/L是因为酸、或碱抑制了水的电离则易错选A. 【答案】B 第10题:可逆反应mA(s)+nB(g) eC(g)+fD(g)在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体积分数φ(C)在不同温度(T)和不同压强(p)的条件下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后,若增大压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增大 B.当平衡后,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化学方程式中,n>e+f D.达到平衡后,增加A,则B的转化率增大 【分析】本题考察知识点较单一,但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等基础知识,并备看懂图像、联系原理解题的能力。

解题时可以根据平衡图像,联系“先拐先平、温度高压强大”,结合平衡移动原理,确定该反应正向为放热、气体系数减小的反应,就能确定正确答案B,但如果审题不清认为A为气态,则易错选A、D.难度中等、为高考常考题型。 【答案】B 第11题:常温下,有甲、乙两份体积均为1 L,pH均为3的溶液,其中甲为醋酸,乙为盐酸。①甲用蒸馏水稀释至l00倍后,溶液的pH变为a;②乙与等体积、浓度为l.5 mol/L的氨水混合,在此混合液中:n(NH4+)+n(H+)-n(OH-)=b mol。

则a、b正确的答案组合是( ) A.3~5之间;0.000 5 B.3~5之间;0.001 C.5;0.000 5 D.5;0.001 【分析】本题考察电离平衡的移动和溶液中物质的的电荷守恒。具体要求学生分清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稀释时的不同变化,掌握pH的简单计算,运用电荷守恒进行离子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由于部分学生审题不清,将b计算为物质的量的数值,因此错选A。

难度中等,综合程度一般。 【答案】B 第12题: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若将烧杯中的溶液换成含有少量KSCN的FeCl2溶液,溶液显红色。

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冰 酸性KMnO4 溶液 H2 A.该条件下生成的水分子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B.该条件下H2被冷却为液态氢,液氢的水溶液具有还原性 C.该条件下H2燃烧生成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D.该条件下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2O2 【分析】本题通过设置实验情景,考察学生联系氧化还原原理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为题的能力,能力要求较高,难度中等。本题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纵观四个选项A项似乎正确,B、C表面上也只能满足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现象,而D项可满足两种实验事实,为更合理解释。 【答案】D. 第13题:已知绿茶中含有EGCG,该物质具有抗癌作用,EGCG的结构简式如右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 mol EGCG最多可与含10 mol NaOH的碱溶液反应 B.1 mol EGCG最多可与含6 mol Br2的浓溴水反应 C.EGCG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D.1 mol EGCG最多可与9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分析】主要综合考察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常考题型,难度中等。

A项由于1分子EGCG含8个羟基,和一个羧基与非酚羟基形成的酯基,因此1 mol EGCG最多可与含9mol NaOH的碱溶液反应;B项分子中有6个酚羟基的邻位H,因此1 mol EGCG最多可与含6 mol Br2的浓溴水反应;C项由苯酚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成红色,可知EGCG也有相似的性质; D项由于分子中有3个苯环,1 mol EGCG最多可与9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该题易错选D,认为酯基中的碳氧双键也能与H2加成。 【答案】A 第27题:(15分)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请根据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结构和相关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的元素有 种。

(2)第二周期元素中,除Be、B、Ne三种元素外,其他元素的氢化物沸点如下表所示,其中E的化学式为 ;第三周期元素单质的熔点(℃)变化如图a所示,其中h的元素符号为 。 氢化物 A B C D E 沸点/℃ 1317 100 19.5 33 162

(3)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与第二周期的两种元素可形成分子甲和离子乙。分子甲和离子乙含有相等的电子数,且乙的立体结构如图b所示。请写出甲、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第

二、第三周期的某些元素中能形成具有图b所示的结构单元的单质丙和化合物丁,丙和丁的晶体类型相同,写出丙与丁在高温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元素丙的某种单质具有平面层状结构,同一层中的原子构成许许多的正六边形,单质与熔融的钾相互作用,形成某种青铜色的物质(其中的元素钾用“●”表示),原子分布如图 所示,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律,物质质结构知识,综合考察元素化合物知识,各小题难度由浅到深,层次明显,注重考查学生处理获取信息、处理图表的能力。 第

(1)问要求掌握前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思维要有序、全面;第

(2)问学生要能从表格提供数据中分析得出B、C、D、E沸点较低,晶体类型均为分子晶体,对比CH

4、NH

3、H2O、HF分子结构特点,NH

3、H2O、HF均为极性分子,且分子间存在氢键,而CH4为非极性分子、且分子间无氢键,因此沸点最低为CH4,第三周期熔沸点最高的应为原子晶体,故h对应单质为硅;第

(3)问为10电子的考察;第

(4)问,考察常见物质的空间结构,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晶体的空间结构;第五问为晶体结构的知识迁移,难度较高,要求学生能够迁移应用常见晶体化学式书写的方法。 总体该题有一定的开放性,特别是第

(3)问和第

(4)问实现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总体难度中等。学社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分析图表的能力,缺乏学科内关联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和知识、方法的迁移能力。 【答案】27.(15分)

(1)3 (2分)

(2)CH4 (2分) Si (2分)

(3)NH4+ + H2O=NH3·H2O + H+ (3分)

(4)2C+SiO2 Si+2CO↑ (3分)

(5)KC8(3分) 第28题:(15分)下列A~G均是中学常见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略去),已知B为一种气体,E、F、G三种化合物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M,且价态互不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M元素为____________。

(2)B是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写出两种鉴别它们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与G反应也能制B,且反应中n(A)︰n(G)=1︰2,则此时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B与F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及化合物之间的关系,题干中涉及到的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化学方程式都是课本中的常见和重点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能否根据题中的提示,结合掌握的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推理分析,本题的突破点隐蔽,开放性、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近几年高考无机推断题突破点均比较隐秘,这在一定成度上加大了试题的难度,增强了试题的区分度。

本题的突破点一是:A能分解生成至少三种产物,这样的反应主要是碳酸氢盐、亚硫酸氢盐、铵盐的分解,突破点一是:E、F、G是含有M元素的价态不同的三种化合物,根据所学元素化合物内容,符合符合该条件的元素只有N元素,NO2溶于水能实现F、E、G之间的转化,以上两个突破点结合不难推出A为铵盐、结合B为气体可知A为(NH4)2SO3或NH4HSO3或(NH4)2CO3或NH4HCO3。至于回答各问,要注意审题明确,表述要清晰。 学生不能正确推断,主要是因为缺乏对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整合和从反应特征推断可能反应的能力。

另外审题不清造成即使推断正确,也出现了答非所问的错误,如第

(3)问写成SO3-与H+的反应,忽略了若A与G反应也能制B的前提。第

(2)问个别学生回答通过闻气味的方法,忽视了实验的安全性。第

(3)问不能联系氧化还原原理,造成无法答题。 第29题:(15分)甲乙两个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仪器装置完成有关实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甲组同学验证H2的还原性并检验其氧化产物。仪器连接顺序为(括号内为对应装置中的药品): A C B D D E (锌粒、稀硫酸) (浓硫酸) (CuO) (无水CuSO4) (碱石灰) (加洗涤剂的水) ①在A中发生反应时,常加入少量CuSO4溶液,其作用是 。 ②列举一条能证明H2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 。

③点燃B处酒精灯必须检验H2的纯度,通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E中泡沫就可以达到目的。用这种方法检验H2纯度的优点是 。

(2)乙组同学选择A、C、D装置,制取少量SO2气体并探究其还原性。 ①装置A中制备SO2应放入的试剂是 (用字母表示); a.10%稀硫酸 b.70%浓硫酸 c.稀硝酸 d.Na2SO3固体 e.Na2SO3溶液 ②为了证明SO2具有还原性,装置C中可放入H2O2与BaCl2的混合溶液,实验现象为 ;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装置D中可放入的药品为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制备、性质验证、实验探究能力、实验评价能力,综合考察氧化还原、原电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适中。 第

(1)问根据所给仪器和药品,可以推测证明氢气与氧化铜反应显现还原性,同时生成水也说明氢气具有还原性,因此可以根据氧化铜的变化,和水生成的现象证明氧化同具有还原性,通过对比常规氢气验纯的方法,可知本题中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第

(2)问涉及物质制备,联系SO2易溶于水的性质,制备时为了减少SO2的溶解,应该使用较大浓度的硫酸和固体Na2SO3,SO2的制备虽不是考纲要求知识点,不过本题立意在于考察实验的分析、探究能力,第②问,证明SO2的还原性,要求学生具备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从氧化还原角度书写反应,立意较高。 本题文字叙述较多,个别学生表述不祥,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不能正确配平方程式。 第29题:(15分)2009年10月,两位美国科学家和一位以色列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诺贝尔化学奖。

核糖体被誉为生命化学工厂中的工程师,其组成中含有核糖。下面是有关核糖的转化关系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核糖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

(2)1 mol核糖最多与 mol乙酸反应生成酯;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其反应类型是 ;

(4)A的结构简式为 ;

(5)写出B和足量Ag(NH3)2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某有机物是C的同系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8。其同分异构体满足①能发生水解反应;②发生水解反应后的产物之一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此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写4种): 、 、 、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和各类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重点检查学生接受新信息且根据学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中给了很多信息,如果学生能认真分析信息,结合学过的基础知识,应该很容易答题的。 本题以多官能团物质核糖的转化关系为主线,结合新信息而设置,看似很难,只要认真分析,会发现各问关联度不大。第

(1)问、第

(2)问考察基础知识,第

(3)问利用已知信息②、结合分子组成没有变化,环的形成应为信息②提供的加成反应。第

(4)问联系信息③可知A为甲醛。第

(5)问由信息②可推出B、C的结构。第

(6)问根据分子量,C的同系物、相关反应同分异构体应为分子式为C4H8O2的同分异构体。 本题的难点在于新信息的应用,部分学生接受新信息的能力较差,不能利用新信息解题,是造成失分过多的最主要原因。本题在书写第

(3)问和第

(5)问反应方程式时,很多学生都能书写一部分,但在写结构简式时有掉H现象,六元环不能规则书写,反应不能正确配平。另外根据所给条件书写同分异构体掌握的不好,造成第

(6)得分偏低。

五、教学建议 从学生答题情况看,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后阶段的复习中克服和加强,特提出以下教学复习建议。 1.夯实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二练中的一些题难度并不大,也不是学生不会,主要是答题不规范,被扣分情况比较严重,从答卷中反映出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离子符号、电荷符号、化学专用用词等写错,化学方程式书写中的注意事项都没能完整贯彻。高考考查的大多数是基础知识,特别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主干知识的综合应用最能考查出学生的能力,因此选择题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二轮复习的重点,是容易得分的题,后期复习过程中对于教材中的重要物质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和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要一一过关,严防考试过程中眼高手低的情况发生。第二卷中基本理论、无机推断、有机推断和化学实验是每年必考的题目,必须给学生构建知识网络,防止出现偏漏。 2.注意改进教学方法,研究学生情况 学生回答化学问题的好坏,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思维习惯,教与学双方同步改进才可能取得满意效果,师生双方应共同分析试卷,查找原因,提出改进办法,才有可能在今后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3.强化过程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 能力的考查体现在对综合性问题的正确的分析过程中,正确分析题目所给的文字、图表等相关信息,才能得出正确答案。通过复习中对化学推理能力进行科学分析的强化训练,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夯实基础,同时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4.加强对实验题的复习,提高创新能力 二练实验题基本取材于教材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但又高于课本,是对课本实验的升华和提升,但学生得分率很低,暴露出学生实验技能掌握的不好,特别是实验探究能力不强,所以,在后阶段的复习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要讲清原理,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并自己动手完成一些实验,要让学生弄清基本实验仪器的作用和使用,明确实验的目的,理解每个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会分析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在实验改进上有所突破。

5.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很多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如二练题中的第28题,考查的都是课本上的常见基础知识,但学生得分率很低。所以,后阶段的复习中要在一轮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大专题复习的力度,进行知识整合,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 6.要回归教材,把握考纲 后阶段复习,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根据考纲的要求,认真看课本,把课本和考纲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考纲要求的课本知识熟练掌握,后阶段的复习不能脱离课本。

7.端正心态,不盲目追赶“热点”,放弃偏、难题目 高考复习后期有一个误区,就是盲目追赶热点问题,用很多的时间收集热点材料,追求题目新颖。其实只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形成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具备了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8.要适当加大练习量 根据学生实际调整练习的量和难易程度,能力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刻苦训练才能得来,要特别注意练习的质量和效率。

9.考试中重视时间分配问题 从“二练”学生卷面可以看出,部分学生一些化学大题的简单空都没有写,这显然是考试时各科的时间分配不合理或缺乏应试技能,所以,后阶段加强应试技能、应试心理教育应该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洛阳市教研市化学中心组 2010.3.29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化学视频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构成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堂教学实录-秦老师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韦莹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课堂教学实录-封俊鹏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堂教学实录-襄阳市优课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杨泉泉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药品的取用》课堂教学实录-晋城市优课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府谷县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2《原子的结构-离子》课堂教学实录-李玉波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堂教学实录-黄荣弼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陈锦

与"洛阳市2009-2010学年高三第二次大练习化学试卷分析"相关的文章

热门教学经验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化学教案
化学课件
化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