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原电池负极上的副反应探究_教学设计-查字典化学网
查字典化学网> 化学教研> 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原电池负极上的副反应探究

九年级化学:原电池负极上的副反应探究

查字典化学网 2012-12-26

九年级化学:原电池负极上的副反应探究

在原电池中,理论上,是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子由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但是,实际进行原电池的实验时,往往有副反应发生,即负极上也发生还原反应。以Cu - Zn 原电池为例,如图1 装置,理论上的反应是:

负极(Zn) : Zn-2e-=Zn2+ (氧化反应)

正极(Cu) : 2H+ + 2e -=H2 ↑(还原反应)

其现象应该是,在正极上有气泡产生,而负极逐渐消耗,没有气泡出现。但是,实际上,正极和负极上通常都有气泡产生,即负极上也有氢离子得电子的副反应发生。由于副反应的存在,原电池的效率就大大降低了。

对于这个现象,通常的解释是:作为负极材料的锌不纯,在锌片上形成了许多微小的原电池,所以锌片上有氢气生成。

为了探索原电池负极上发生副反应的原因,笔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认为上述解释还有待于完善,现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1 锌片纯度的影响

分别用分析纯的纯锌、不纯的锌(含杂质铅、碳等) 作负极,纯铜作正极,按图1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用纯锌作负极的原电池,锌片上有少量气泡产生。用不纯锌作负极的原电池,锌片上有较多气泡产生。由此可见,锌片不纯,在锌片上自身就形成了许多微小的原电池,的确是锌片上发生副反应的原因。但是我们也看到,即使是用纯锌作原电池的负极,负极上还是有气泡,从而说明了锌片不纯不是原电池负极上发生副反应的唯一原因。

2 外电路电阻的影响

原电池反应的实质是,在负极上某种微粒失去电子,电子由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在正极上某种微粒得电子。这样,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就在2 个不同的位置(负极和正极) 进行。即在负极上进行氧化反应,在正极上进行还原反应,在外电路中产生了电流,化学能转变成了电能。

由以上分析可知,如果原电池的外电路存在电阻,电子的流动就受到阻碍,即,电子不容易由负极流动到正极,这样,溶液中的微粒要在正极上得电子就有一定难度,于是,有些微粒就会直接在负极上得电子。如上述Cu - Zn 原电池中,氢离子就可以从负极锌片上直接夺取电子生成氢气和Zn2+ 。下述实验可以证实这种分析。

在Cu - Zn 原电池中,在外电路连接一个可变电阻,如图2 ,首先,将滑动臂拨到最左端,此时外电路电阻很小,结果,我们看到,锌片上只有很少的气泡产生,铜片上产生大量气泡。然后,将可变电阻的滑动臂向右拨动,以增大外电路的电阻。这时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随着外电路电阻的增大,锌片上气泡产生的速率也增加,铜片上的气泡逐渐减少。如果断开外电路(即外电路电阻为无穷大) ,则可看到,铜片上不再有气泡出现,而只有锌片上产生很多气泡。

分页:第[1] [2]页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化学视频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2)分式方程P15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邱翠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赣州市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堂教学实录-刘秀展

人教版初中化学9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张亚楠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牟艳萍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杨秋菊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陈运发

与"九年级化学:原电池负极上的副反应探究"相关的文章

热门化学教研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化学教案
化学课件
化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